西藏民航运输生产量大幅攀升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人口和收入改革中国面临的两项长期挑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处理收入不平等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中国因素的存在,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石油、有色金属等,价格整体呈长期上升趋势,国际资本流动性也较为充裕,这使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受益匪浅,亚非拉国家贸易条件大为改善。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对资源和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将持续30年以上。

西藏民航运输生产量大幅攀升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世界经济体系正逐步发展和演变为双循环经济体系,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又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循环经济体系。3.世界经济体系正逐步发展和演变为双循环经济体系。与20多年前亚非拉国家发展状况需求不同,目前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发展理念重塑、工业化经验和农村村社构建等,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设施、电站和乡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它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亚非拉国家长期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自主独立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社会分工和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城镇化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的支持,这为开发性金融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市场的先锋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开发性金融发挥着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提供物质载体的作用;发挥着以开发性金融为导向,促进经济有效配置的引导作用;发挥着以开发性金融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和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关系,统筹城乡关系的作用。该体系是以美欧为中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边缘的经济体系,美国是这一体系的引擎,对世界经济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这个会我没有在现场,曾培炎同志在会场,我住在国家计委在北戴河的培训中心,曾培炎同志把会上的内容向我介绍了,说要马上做方案。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大家认识的过程中逐渐深化的过程。正好结合我国拉动内需的战略,营造了西电东送的声势,在完成西电东送任务上,南方电网做得很漂亮,让大家确实感受到了南方电网的作用。十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7亿千瓦,相当于一年一个英国的装机容量。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这样的体制,并且发展成现在这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电力工业,现在给拆了,心里不好受。

电网成改革焦点:全国一张网还是多张网?电力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难题之一便是电网怎么办?有人提出电网也可以引入竞争,类似于把发电变成五大公司一样,要把电网变成几个公司。那时候已经开始进行三峡输电(即三常线,三峡到常州)的招标。

西藏民航运输生产量大幅攀升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年间,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装机容量从2001年的3.386亿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10.5亿千瓦,2012年将突破11亿千瓦,很快就要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你说一点想法也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事实。但我认为这种再成立一个公司的方法并不好。改革之后,许多专业性的部门没有了,相对集中和精简了。

进入专题: 电力体制改革 。如果想改革一次都到位,可能社会的负担就比较大。方案还包括了离广东很近的湖南鲤鱼江电厂,上马扩建两台30万千瓦火电站,直送广东,一共凑足了1000万千瓦,满足了广东的目标,于是就弄了一个文,通过发改委的审查,报国务院批准,这就是西电东送的南线方案。这个意见最后在政治局会议上达成了共识,包括江总书记也同意按照朱镕基同志这个意见办。

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电监会,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电力行业的游戏规则进行监管。

西藏民航运输生产量大幅攀升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一步总比不走要强,所以当时就先完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就是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我们不能用法律解决三定方案没有解决的问题,电监会跟能源局的关系没有扯清楚,靠电力法能扯清楚?这就为修改或制定法律增加了难度。

最早在中央文件里提出特高压这个词的,并不是国家能源局,也不是发改委,不是国家电网公司,而是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家发布的科技中长期规划。二、衡量一个体制,一项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别的国家采用什么体制不是我们衡量体制和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实际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西电东送工作,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联网的雏形。但实施不久,包括电网公司和几大电力公司的同志纷纷反映问题,认为竞价上网时机还不成熟,条件还不具备,企业亏损,要求停止试点,我还接待过几家电力企业的领导来反映问题。你说他心里痛快吗?他不会愿意电力被进一步拆散。当时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司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宋密任司长,他和王骏带队去英国调查,他们认为英国的模式挺好,而且也是厂网分开的,也是有电监会的,所以我们的电力体制改革更多地借鉴了英国的模式。

我们现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和发展的弄潮儿,而不是在改革发展大潮旁指手划脚、纸上谈兵的观潮派。现在社会上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有相当部分集中在价格改革上,大家把电价改革看作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评判电改5号文件成败的四条标准一、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电力体制模式,采用什么电力管理体制要根据各国的国情、发展阶段而选择,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2000年夏天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

但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写出时间表是因为很难给出一个时间表。改革没有终点,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过程。

我觉得电力体制改革还是应该保持一种渐进的过程。现在究竟难在哪里?各部门就是想把自己部门的一些权力、一些诉求放在法律里,想把三定方案当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法律来解决。这十年,我国电力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电力体制是适合我国现有发展阶段的模式,我们的体制比许多资本主义体制更具优越性。为了形成改革共识,当时组织人去国外考察,借鉴其他国家的电力管理体制经验,举办了很多国内外的研讨会和座谈会。

所以议论到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和2000年以后决定往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有关,这是形成南方电网的基础。因此如何做到公平交易,加强对自然垄断的监管是必须考虑的。

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最快的十年,也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最快的发展速度。有几个部门绕不过去,一个是发改委,一个是国资委,电监会既没有干部任命权也没有资产划拨权,你叫人家怎么改?主辅分开,电网公司是愿意的,但是分开以后交给谁?就是一个麻烦了。

他认为分成若干个网也是可以的,也提出过若干个设想,比如长江以北算一个,长江以南算一个,或者是按照铁路局来划分。并不是说某个模式大家公认是最好的,每个国家都能遵循的模式是没有的。

部委撤并改革后,第二步便是对一些已经变成公司,但是又兼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进一步改革,首先就是电力、民航、铁路和电信部门。前几年电力供应一直偏紧,通胀的威胁领导十分重视,煤电矛盾突出,尽快解决电力供应紧张成了主要矛盾,竞价上网一直难以实施。朱镕基总理发话: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做不到我辞职曾培炎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里面回忆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二滩(编者注:即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弃水,还有就是西电东送。实际上电力体制改革,铁路是想借鉴的。

十年过去了,物价上涨,但电力建设成本不升反而稳中有降。回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走过的路,如果当时不顾历史发展的阶段,一下子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那么改革很可能是失败的。

只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虽然老电力部的人有意见,但是还不会波及到下面去。但社会上和媒体一直以为能源局应统一对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定价制度改革负责,实际上能源局是无能为力的,在现有体制下在上述两个问题中最多是个配角。

但另一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仍争议不断。只有江浙沪没有说过这些话。